11月4日上午10点30分,在合肥住博会开幕仪式之后,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文林峰副主任针对住房保障与住宅产业现代化问题,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报告厅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在报告已开始,文副主任就对安徽省在住宅保障与住宅产业现代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成果做出了肯定。同时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五大特征,分别为限购令的效果非常明显;全国土地市场低迷;开发企业资金链紧张;配套政策不完善;关于保障房等的基本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她以图标的形式展示了保障房规划的变迁。据悉,2009年至2011年的3年间,国家共新增廉租住房518万套,新增发租住房补贴人口191万户。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北京大兴的一处保障房水泥不达标,湖南出现瘦身钢筋等,让不少需要政府给与住房保障的城市居民开始对“保障”表示怀疑。 文副主任认为,“质量是保障房的生命线,只有数量和质量都保障了,才是真正的保障房,才能真正地成为惠民工程。”而且现在保障房的分配问题也尤为突出,公平才能保证其惠民性质,而“公平”,却需要一套完整健全的全国联网住房系统来保障。 在介绍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中,文副主任更是从政府、开发企业、建设企业3个方面来阐述了住宅产业化的推动工作。她说:“政府的重视在这一工作的推动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保证建筑质量的提高。”同时,住宅产业化离不开企业自主自愿地寻求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应地制宜,逐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很多地方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住宅产业化之路”。 据介绍,住宅产业化,是以科技和创新为支撑,以新型建筑结构与通用部品体系为基础,以标准化设计为引导,采用施工装配化方式,选用符合模数标准的节能、环保、低碳类材料和部品,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提高住宅质量与性能,促进全面转型与升级。 文副主任认为,保障房的建设要与住宅产业现代化相结合。“过去推进不顺利是过于依赖开发商与市场,现在,政府手中有保障房指标,可以借以保障房为载体,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我们也鼓励企业开发更多的质量好、成本较低的配套产品,以适应保障房建设需要。” 同时,她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抓政策,尽快出台各层级的经济激励政策;二是抓标准,强制性标准修订和新标准规范;三是抓体系,新型结构体系与部品体系及相互间的协调;四是抓保障,分层次推进住宅产业化;五是抓龙头,提供保障房的设计水平;六是抓基础,材料和部品方面是最为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