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国内就开始有企业引进国外生产线探索中国木门机械化道路,但是由于当时木门行业标准尚未明确,加上房地产业异军突起导致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膨胀,使得中国木门的机械化道路受阻。
随后,木门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有实力、有远见、有思想、有热情、扎根行业的企业家,为了提高产能,减人增效,提升竞争力,他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纷纷上马新设备。例如,3D 木门在南方新建的大型生产基地全部采用一流的生产设备;赛斯木门投资3 亿元引进德国全套生产线,用地30 万平方米建成国内最大的木门生产基地等。特别是进入到2011 年,这股建厂增产之风愈发盛行,中国木门行业也由此从初期的手工作坊阶段发展到机械化大生产的革命性时代。
那么在2012 年这个被誉为家居业“寒冬”的特定时期,机械化是企业的“御寒服”还是“寒流”之一?有人认为,机械化大大缩减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有的人则认为,大规模扩厂虽然提升了产能,但却使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严峻,从而提高“寒冬”的等级。笔者认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机械化确实是一把双刃剑。竞争催生了机械化,而机械化又促使竞争升级。
机械化成行业新格局推手
机械化加速了木门行业洗牌期的到来。木门行业在起步时,由于准入门槛过低,导致中小企业众多,市场极度膨胀,而产品也是鱼目混珠,参次不齐。业界也多次呼吁自律整顿和洗牌,但是如果木门行业的原有格局不变,洗牌也只是一个口号而已。机械化时代的来临让木门行业从生产的源头上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因此,有专家指出,未来三年,随着新一轮设备升级的完成,木门行业的洗牌将真正开始,机械化将迫使大批门企倒闭、转型,甚至消失,而真正的品牌将历练成金,市场占有率得以大幅提升。换言之,机械化将成为中国木门行业新格局重塑的最直接的推手。
标准化生产VS 个性化定制
说到机械化,首先要引入一个标准化生产的概念。木门行业的标准化程度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机械化水平低。很多生产过程要依赖人工进行,造成同批次产品在质量、颜色上出入很大。而机械化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法。机械化不但可以提高产能,保障质量,缩短货期,还可以减少人员配备,使企业成功“瘦身”,从而赢得市场,赢得生存,赢得发展。
2012 年初,金牌橱柜全面开放厂房、展厅和生产车间,此举是金牌橱柜多年来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进程成果的展示,被喻为“寒冬”里中国家居企业直面市场竞争的“亮剑”之举。定制化程度如此之高的橱企都敢于“ 亮剑”了,更何况更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门企?中国门企的机械化革命已是势在必行。
木门标准化是一趋势,而个性化又是另一大趋势。有人说二者的矛盾是木门行业机械化进程的一大阻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采用标准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两条线。标准门主要用于工程和大众客户,而对高端客户来说,则需保留个性化定制空间。个性化除了要注重产品个性化定制外,还要在服务个性化方面做足功课,让顾客在享受到个性化产品优良品质的同时,更享受到一流的服务。
机械化进程是关键
随着员工工资的大幅上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减员增效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那么,机械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法宝吗?显然不是。在门企扩厂潮中,机械化的水平和进程决定了企业机械化的成败。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有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上享受到由机械化带来的规模效益;有的企业的机械化则刚刚开始;有的企业虽然引进机械化很早,但是由于市场和生产管理水平程度低,无法马上体验到机械化所带来的市场优势。一个企业要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和市场份额,这样一旦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产能才能够迅速的得以消化,规模效益也才能充分体现,否则高昂的机械设备就有可能成为摆设甚至成为企业的负累而加剧企业的困境。
据某二手机械设备收购商反映,有的企业刚刚引进设备就面临着倒闭,天价买进的进口设备被收购商近乎“白菜价”收购。所以说,机械化并不是解决企业问题的灵丹妙药。企业的机械化进程同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品牌基础是否夯实,人员管理是否到位,生产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等环节息息相关。
当越来越多的先进机械设备引入后,中国门业便进入到了新一轮的跳跃式发展期。但是大的经济环境已然改变,春已远去,冬已来临,只能说机械化提升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之于个体表现却需视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定。“ 寒冬”让中国的门企迷茫痛切,却也让中国木门行业的高速发展之势回归理性,也不失为一件幸事。未来三年将是门企发展最为艰难的三年,也是关键的三年,切莫让机械化成为中国木门企业的“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