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门窗行业最缺乏的就是产品创新,门窗企业抄袭之风盛行。大公司抄袭国外的产品,小公司抄袭大公司的产品。除了在产品款式上抄袭,在销售、渠道等体制建设上,很多企业也在抄袭。
一个门窗企业发布了一种门窗产品,没过多久,就可以发现其他企业也生产了同类的产品;一家企业打“价格战”,其他企业也会跟风打起“价格战”,而且还打得更彻底。一位北京很有名气的门窗企业设计师助理告诉笔者,“我们的门窗样式仿照的大多都是欧洲款式,主要来源于欧洲展会照片和网上找的欧洲门窗设计最新图片。
每次拿到这些资料,工厂的研发部门就会开会分析门的结构,然后再下单生产样品,最后再做企业新品发布图册给各地经销商”。有的经销商还会这样对顾客讲,“您去高档商场转去吧,看中哪家的产品您就告诉我,我保证做得和他们的一摸一样,而且价位让您满意。记得要个图册或拍张照片。”
然而,一个专业的门窗企业总是抄袭,归根结底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随时会湮灭在竞争的浪潮中。吸收专业人才,不断研发新品才是门窗企业发展的保证。创新对门窗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没有创新就没有产品、就没有销售、更谈不上品牌建设。
售后服务是关键
服务,作为一个经营领域不可缺少的概念,早在多年前,就被很多企业当作产品销售的一部分。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服务。而在门窗行业,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一些经销商依然存在忽视产品售后服务的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诸多投诉。
在呼和浩特某门窗经营店里,笔者看到,一位消费者因为购买的木门在安装后出现开裂问题与经销商发生纠纷。这位消费者不久前曾在该店买了6套门(其中包括进户门),但是安装以后,发现其中两套门竟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多次打电话向该店寻找解决办法,但是经销商却一再推脱,最终,消费者只有亲自上门,“兴师问罪”。
在呼和浩特市门窗市场了解到,一些门窗经销商代理的产品,厂家并不为经销商提供售后服务,安装与售后服务人员都是经销商自己找的本地木工。好一点的门店,会对这些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差的门店的售后服务人员一般都是直接上岗,他们对产品的了解是通过跟随老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的。而且这些售后服务人员的薪酬实行的是量化考核,即以安装数量为准,他们不会考虑以后会不会出现问题。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真正出现了问题,反馈到经销商处时,可能当时的售后服务人员已经离职。
由于对情况的不了解,有的经销商就会推诿,即使承诺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也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到。品牌建设更多的是依靠消费者口口相传形成的,好的售后服务不仅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而且对品牌建设更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门窗产品因为存在安装等问题,所以售后服务显得更为重要。当出现问题时,及时帮助消费者解决,才是经销商赢得消费者的长远之道,才有利于产品的品牌建设。 诚信很重要
很多企业管理者也认为,只有让消费者满意,才能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的确,消费者满意是衡量企业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如何让消费者满意?如何让消费者做品牌的老客户?又如何让消费者成为企业品牌的宣传者和维护者?答案就是“诚信”。只有门窗企业和经销商诚诚恳恳的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服务,消费者才可能为企业和经销商做品牌宣传。
目前,门窗市场确实存在着一些只顾销量,不讲信誉的商家。在门窗市场走访时,一位经销商这样告诉笔者,“只要招几个业务能力强的导购员,就是再差的产品也能卖个好价格。如果产品的问题太多,就换家企业代理。老老实实做一个品牌,售后服务问题就会很多,一个月下来,根本卖不出去几套门,就不会有利润了。”企业敷衍经销商,不为经销商提供诚信支持,经销商就会敷衍消费者,必然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这种恶性循环最终损害的是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
很多时候,诚信是要承担经济损失的,但如果不讲诚信,损失将会更多。企业的损失是企业形象遭到破环、品牌价值受到影响;经销商的损失更直接,就是销量减少。品牌是企业长远规划的战略,代表了企业的信用和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建设,对企业和经销商都很重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谁讲诚信,谁就掌握了长久的行业竞争主动权。
然而,有一些门窗企业为了保护品牌,当负面事件发生时,常常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这种逃避的行为,伤害的是整个门窗企业的诚信。而诚信,是企业千金难买的可贵品质,是品牌的命脉。只有那些敢于坚持原则,讲诚信的企业,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避免“价格战”
由于近几年门窗行业迅速发展,门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市场的价格体系出现了不应该有的恶意竞争现象。某些商家为了提高营业额,不顾一切地大打“价格战”,让品牌门窗企业无可奈何。
“价格战”尽管在短时间内能够帮助经销商快速获得一部分消费者,但是长此以往,会使企业和经销商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价格战”使得产品质量无法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会被挤压,对企业来说,弊大于利。
虽然门窗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但笔者发现,仍有许多企业和经销商坚守了品牌建设的阵地。他们认为,“许多理智的消费者还是会坚持‘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价值理念,品牌就要体现品牌的价值,缺乏理性的‘价格战’将会损害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