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是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国库作为收入的“笼子”和支出的“口子”,肩负着财政资金收缴、支付和管理的重任。其中,运用数字化手段给国库装上“安全锁”、“防盗门”,对于把控支出这个“口子”,保障资金安全至关重要。
防盗门
用上指纹登录电子签章
日前,河北省财政厅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 将2014年中央财政新农合补助资金拨付到省内相关的县市区。不到一天的工夫,两笔资金共计43.32亿元,就按照预算额度分别打到了69个县级财政的账户上。
“国库电子支付系统,将传统模式下分散的控制环节整合成完整的管理链条,实现了财政、人民银行、代理商业银行和预算单位相关信息的直接联通,资金支付更加安全快捷。”河北省财政厅国库局副局长李树平表示。
李树平介绍,支付电子化彻底取代了过去的纸单管理,将原来的领导签字、单位盖章变成了“电子签章”,原来的“铁皮文件柜”升级为“电子凭证库”。系统采取多岗位制衡形成安全闭环,每一笔资金支付需经过7道 “安全锁”,每一笔业务全程都有记录,使违规操作无所遁形。
用户身份认证是系统的第一道“锁”,工作人员进入系统不但要输入密码,还要通过指纹识别;进入系统后对用户进行授权管理,每个环节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保证财政资金准确支付的第二道“锁”。此外,系统还设置了电子凭证校验、电子签章及签名、安全传输通道、业务信息闭环检测和安全审计等几道“锁”,对资金进行内部审核的同时,还要与银行和预算单位自动对账,几番“对证”准确无误后,资金支付才能完成。
“电子支付系统中领导的电子签名、单位的电子签章都是自动校验,实现了全链条防伪,业务人员想通过造假、串谋盗取财政资金几乎变得不可能,靠刻‘萝卜章’、假签名骗钱就更行不通了。”李树平说。
“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和技术支撑,是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最关键的两点。实行支付电子化,在业务上实现链条式管理,在技术上引入安全支撑控件,从根本上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是目前条件下进一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
效率提高运行成本更低
“国库资金支付,牵涉到财政、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好几家。近年来,财政收支规模扩大、项目日趋细化,国库支付业务大幅增长,过去那种半手工的运行方式已很难适应。”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赵文海表示,支付电子化取消手工签章、逐笔打印、取单送单,工作人员从“跑银行”变成了“点鼠标”,效率大幅提升。
对此,中国建设银行河北分行客户经理吴烨晗深有体会。“过去,我们天天在这几个单位打转转,年底忙的时候一天要跑四五趟,但还是有业务处理不完。甚至有时候因清算不及时,还会导致银行资金被占压的情况。”吴烨晗说,电子化管理以后,不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还大大降低了代理银行的资金风险。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市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支付电子化的实际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比如,辽宁实行支付电子化以后,一次性审核2500多条授权支付额度,整个签章过程只用了50秒;河南建立了数据同步检查机制,规范了代理银行系统功能,有效杜绝了“先清算、后支付”违规操作的可能。
形成全链条财政管理系统
“支付电子化从2007年中央本级开始探索,到目前13个省市试点,‘六年磨一剑’经历了艰苦过程。试点工作中,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在公安部等信息安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统筹规划,协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翟钢表示,作为全面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支付电子化全面推广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今年省级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要全面推行电子化管理,并逐步向市县一级扩展。
支付电子化,可以打破“区域”的限制,有效实行集中式管理;有效消除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加强财政财务监管;从根本上解决基层银行网点不足、清算时间过早等制约乡镇国库改革的瓶颈。同时,其他各项财政改革,如费税收缴、政府采购、工资统发、农民直补等,都可以沿用这套体系,从整体上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将来,整个财政管理的信息化都要以支付电子化为基础向外拓展,最终形成全链条闭环的财政管理系统,为国家治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