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都网(官方)来自中华门窗网消息 对于中式木门,很多华人心中总有一张难以言说的情怀。就好像在外面吃山珍海味,吃得再多也难以取代家里那一碗白米饭的味道。可是眼下这碗木门的“白米饭”,却不断的被煮过了,煮生了,是那些导致中式木门走入了一个新的误区。
一、对木材的狂热追求
对以黄花梨和紫檀为代表的红木的追捧,反映了国人对木材之美的扭曲性认识。不可否认,红木因其材质坚韧耐用,为制作木门的良材;又因其生长缓慢、滥砍滥伐以至资源匮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价格可以炒作到如此疯狂的地步。国内消费者对木制品内在价值的粗浅认知又助长了这一畸形的商业现象。笔者并不否认海南黄花梨之美,但仔细对比海南黄花梨与极其廉价的刺猬紫檀,前者的美学价值真的远高于后者吗?
珍稀红木若缺乏优秀工艺及品相的配合,产出的非但不是艺术品,反而可以被称为视觉垃圾,其制成品的价值尤不如一块完好的木料。在红木木门和工艺品行业,将良材转变为拙劣制品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唯古典式的执着
与红木木门界人士谈论木门设计及创新时,听见最多的言论之一就是:唯有传世的古典木门款型是美的,永远无法超越。不少企业拒绝创新,坚守纯古典款型,认为只有这样,才代表着他们对产品品质和企业文化品位的坚持。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误解。虽然企业坚持自己选定的战略定位无可厚非,但即便是明式木门,也并非件件完美无瑕。哪怕是明式木门中最为人称道、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之款式,也由于时代变化,在功能、舒适度方面无法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笔者认为,大可不必以“超越”的心理来谈论中式木门的改良与设计,我们要做的,只是尊重现代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周密考虑功能性、舒适性上的需求,同时延续古典木门之美,将其附加于现代木门设计工作中,从而创造出对当代人来说好用、耐用、耐看的中式木门制品。
放眼未来,红木商人也许仍有靠炒作硬木资源发大财的机会,但对红木企业来说,必须走出这个误区,依托高雅的艺术品位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能经受住市场和时间考验的产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事业的转机创造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