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半岛都市报近日的调查显示,该项目的问题还真不少,对当初的目标而言,可谓“好事没办好”。
在嘉兴路32号,记者发现8个单元门5年没装完,防盗门扔在楼下无人问津。四方街道办的解释是防盗门与单元门可能不太适配,导致无法安装,具体原因建议咨询市北区城管局,而市北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则以向领导汇报为由没有回应记者的问题。
细访之下,“民生工程”留下的“后遗症”还不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适配问题、公共设施的爱护问题、维护问题、相关部门工作马虎的问题。
除了嘉兴路32因为适配问题而闲置多年的防盗门外,还有更多楼座的防盗门也几乎失去了作用,其中公共设施的爱护问题也是很突出的。因为是公共设施,一些居民维护公共设施的意识不够,有些甚至因为不方便进出而进行破坏。
而相关部门工作马虎,也是问题的成因之一:在太清路,更换的防盗门并没有挡住陌生人随便上楼,楼道里的小广告也是猖獗依旧。有业主曾经当面质问一个闯进楼道的中介人员,才知道附近的楼座都是一个密码。对此,宁夏路街道办城管科工作人员介绍,这批门是2017年统一更换的,当时因为都给居民配备了钥匙,所以密码并没有更改。
还有,防盗门过了保修期后,维护保养也是一个问题,费用从哪里来?业主分摊的话,难度确实比较大。
五年之后,民生工程面临的尴尬这么多,问题出在哪里呢?
需要反思的问题包括:当初启动时,调研是怎么做的?施工进程中的问题发现和校正,有没有反馈渠道和解决机制?工程的后期维护,有没有考量和应对方案?
公共资源用来改善民生是好事,也是必须,但是如何利用好公共资源,最大化其效果,给真正需要的民众带去实际有效的帮助,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还是像这次的民生工程一样,轰轰烈烈上马,马马虎虎推进,稀里糊涂结尾,那就是对公共资源的辜负。这种辜负,暴露了组织实施部门的低效与懈怠,应该予以追究和问责。